2025年3月10日,台湾海洋大学陈永茂博士应邀在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表题为《马祖褐藻小海带人工育苗技术研究》的专题报告,分享其团队在藻类养殖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。该活动由逄少军研究员主持,吸引了来自科研机构及产业界的专家学者参与交流。
聚焦生态产业:小海带养殖的经济潜力
马祖列岛(位于福建省连江县东部海域)以渔业和旅游业为支柱产业,但受限于基础设施薄弱及资源单一化问题,亟需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。陈永茂团队基于当地海域生态特征,瞄准冬季至春季自然生长的褐藻小海带(Petalonia binghamiae),开展人工育苗技术攻关。他指出:“小海带的生长期与旅游淡季重叠,规模化养殖既能延伸产业链,也可为旅游业注入新动能。”
科研成果转化:育苗技术实现多重突破
研究团队通过系统性实验,取得以下关键进展:
明确小海带复孢子囊成熟周期为30天,其孢子释放与月相周期同步;
发现丝状配子体占比显著高于盘状类型,但后者成藻效率更高;
建立完整的人工育苗体系,包括配子体长期保存及直立藻体高效培育技术。
逄少军研究员评价称,该技术为马祖海域藻类资源开发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撑,对推动生态型产业转型具有示范意义。
两岸合作:科技助力区域经济绿色转型
会后,陈永茂博士参观了研究所海藻种质库,与团队就种质保存、规模化养殖等议题展开深入探讨。双方表示将持续推动技术交流,探索在藻类资源利用、低碳经济等领域的合作潜力。
专家观点
“藻类养殖兼具环境友好性和低技术门槛优势,是海岛经济转型的理想路径。”陈永茂强调,未来将深化与大陆科研机构的协同创新,共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解决方案。